发布时间: 2025-01-02 19:33:15 作者: 杏彩注册登录 阅读次数:1
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宿迁市纺织服装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纺、丝纺、麻纺、织布、织绸、针织、服装、服饰、家纺、印染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近年来,通过内培外引,产业整体规模迅速扩张。2009年,全市313户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28.73亿元、出售的收益112.18亿元、税收2.93亿元、利润3.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总量的14.61%、15.25%、9.11%和8.21%;从业人员6.22万人。全市共有棉纺(化纤)150万锭,毛纺8万锭,绢纺3.5万锭,自动缫3.2万绪。
(二)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纺等企业相继落户,基本上涵盖了产业的所有门类。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公司实现纱产量14.44万吨,同比增长25.13%;布4935万米,增长4.22%;印染布10377万米,增长579.57%;生丝4878吨,增长15.55%;蚕丝及其交织品2241万米,增长14.13%;服装5893万件,增长35.13%。
(三)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纺织服装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2个,专利28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业园等招商引资企业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箭鹿集团等本土企业进口设备比例慢慢地提高。产品档次显著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纱、普通面料等发展到高支纱、精纺面料、品牌服装,棉纱的支数最高达到120支,毛纺支数最高达150支,绢纺支数最高达300支。
(四)发展后劲慢慢地加强。通过承接南北产业转移,投资45亿元的翔盛粘胶、投资40亿元的恒力工业园、投资16.5亿元的海欣申禾、投资15亿元的晨风服饰二期、投资10亿元的阿吉兰集团、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型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鼎织带、新康辉实业、宝娜斯针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逐步投产达效。同时,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提升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出口总额迅速增加。2009年,全市纺织企业出口总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2%,位居全市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出口市场已由单一的亚洲市场扩展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纺织服装业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任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示范带动。出售的收益超亿元企业较少,且集中在纺纱环节,对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二是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薄弱。高技术、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比例不高,名牌产品数量较少,服装企业基本上以贴牌生产为主,现有的省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三是缺乏技术人才支撑。熟练工人不足且流动性较大,已成为我市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来,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纺织服装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纺织服装业正处于分化重组、重新洗牌阶段,这是纺织服装公司实现超越发展的难得机遇,宿迁市的纺织服装企业一定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在弯道中谋超越,实现在更高平台上快速发展。
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以引大培强为抓手,着力抓好产业链招商及现有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以技术改造为关键,全力推进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改造及转型升级;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加快培育功能配套齐全的专业市场;以品牌创建为核心,下决心狠抓自主品牌的创建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动产业在参与沿海开发中提档升级。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宿迁纺织服装业打造成产业链配套齐全,装备水平先进,在黄淮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名城。
1.产业规模目标:到2012年,规模以上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年均增长43%;实现出售的收益400亿元,年均增长52%;出口总额4亿美元,年均增长44%。至2015年,力争全行业出售的收益突破1000亿元。
2.创新创优目标: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和精梳机等先进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70%;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比重与先进技术装备比重实现同步增长;品牌创建工作实现突破,争创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20个,拥有专利40项。
3.重点培育目标:推进产业集聚,重点打造原料、服装家纺、棉纺、毛纺、针织、织带、丝绸、印染等八大特色基地,着力培植500亿级纺织服装产销专业市场1个;培育销售超70亿元企业1户,超50亿企业2户,超20亿元企业3户,超10亿元企业4户;全市形成棉(化纤)纺300万锭、毛纺20万锭、服装5亿件、毛毯1千万条的生产能力。
立足宿迁为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对接点的定位,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项目集中度、企业集聚度和产业集群度,推进产业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1.大力发展原料加工业。大幅度的提高原料工业的生产能力,加快长丝等大型生产企业的引进步伐;继续保持纯棉纱、混纺纱、涤纶纱生产优势,扶持棉纺、毛纺、缫丝、绢麻纺行业的发展,加强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等纱线产品研究开发,满足多种需求的中高档织物的需要。
2.加快提升棉纺产品档次。积极推广应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发展新型纺纱技术和细络联工艺流程,提升高支精梳纱等系列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升高档特色布料产品,开发棉、毛、丝、麻、化纤等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交织面料、提花面料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3.不断促进丝绸业提档升级。以丝绸面料、丝绸服装、丝制品为重点,开发生产复合型、差别化、功能性新型丝绸纤维及高档丝绸面料,推动丝绸产品提档升级。发展丝绸装饰、家纺和旅游服务产品。稳定桑蚕茧生产和茧丝市场,建立农、工、商联动,相互促进的桑茧、丝、绸生产经营体系。
4.努力提高毛纺业发展层次。开发生产高支、精纺、轻薄型呢绒面料,加强对防皱、防缩、免烫、抗起球、多功能组合整理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提升产品品质。采用新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开发高档纯毛面料,多纤混纺和化纤仿毛面料,以及出口服装所需的毛纺面料,向高端产业链延伸。
5.加快染整企业引进步伐。引进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规模化染整企业,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满足全市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配套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数码印花、喷墨喷蜡激光制网等新型印染设备和工艺技术,积极开发和应用抗皱防缩、阻燃、多种纤维复合染整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提高服装面料的质量、档次和功能。
6.努力扩大品牌服装比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院校合作组建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推广中心,提升服装设计开发水平,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比重,提高出口比例,争创国际知名品牌。重点培育一批服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著名品牌,发挥带动和支撑作用,全方面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带动本地品牌的创立。
7.适当发展服装辅料。针对纺织服装公司发展的需求,适当发展线带、拉链、衬布、钮扣、花边、商标、垫料等服装辅料企业。大力推动服装辅料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钮扣、花边、拉链等产品的创新设计,努力形成自主品牌和产品特色。
8.加快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优化和创新纺织服装生产经营模式,建设功能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解决制约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瓶颈,形成纺织服装加工与市场发展相互推动、相互提升的新格局。
1.原料加工基地。加快骆马湖示范区的翔盛年产30万吨粘胶纤维二期三期、宿城区的德力纺织、泗阳县海欣申禾纺织等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发展粘胶纤维、涤纶长丝、晴纶长丝。到2015年,形成150亿元的产业规模。
2.服装家纺基地。打造以波司登服饰、梦兰集团为核心的泗洪县服装家纺基地,以千仞岗服饰、阿吉兰兄弟为核心的泗阳县服装家纺基地,以晨风服饰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的市区服装家纺基地。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
3.棉纺加工基地。以泗阳县棉纺基地为重点,加快华威纺织、嘉泰纺织、江南纺织等企业的发展,扶持发展棉、毛、丝、麻、化纤等多种纤维混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新兴纺都”。到2015年,形成200万纱锭,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
4.毛纺加工基地。以箭鹿工业园为载体,重点培育、引进毛纺及与之配套的关联企业,生产高支、精纺、轻薄型呢绒面料,增加出口,开发生产高档仿毛面料,扩大军品及行业制服面料生产能力。加快海欣申禾、舒尔雅家纺、神龙家纺等企业毛毯生产线亿元的产业规模。5.针织基地
300亿码的生产规模,打造中国织带最大生产出口基地。到2015年,形成40亿元的产业规模。7.丝绸加工基地
500万件(套)真丝及其交织品高档家纺、桑蚕丝与新型纤维混纺纱、5000吨亚麻纱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深度开发生产“苏丝”系列新产品,推动丝绸产品升级。到2015年,形成30亿元的产业规模。8.印染基地
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20亿元。(三)着力培植新型纺织服装产销一体化专业市场
4000家以上服装加工公司、万家商铺,市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管理完善、规模化的新型纺织服装产销一体化专业市场。推进沭阳国际服装面料城建设进度。到2015年,服装加工及专业市场出售的收益突破400亿元。四、政策措施
。充分挖掘沿海开发的各项政策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并在苏北五市平均数额以上。市县新型工业化资金总量中用于扶持纺织服装业的比例,要随着纺织服装业对全部工业的贡献份额和增长比例逐年给予增长。新型工业化专项发展资金大多数都用在支持本规划以及
“十二五”期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投入的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和产业布局中的园区发展。全面落实市政府对困难工业公司相关收费项目及其标准实行临时性减免缓收等文件精神,减轻纺织服装企业的负担。在工业用地指标分配中,对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高的附加价值、高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的纺织服装业项目用地优先供应。(二)突出扶持重点
”期间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的纺织服装企业,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及各类政策扶持。二是扶持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扶持企业提升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鼓励企业与有关科研院校共同建立研发中心,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扶持企业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探讨研究的投入,创建自主品牌,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公司进行兼并重组,对其合乎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产学研项目、新产品项目、品牌创建项目给予科学技术创新、品牌创建补贴等多方面政策优先支持,对实施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给予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三是扶持专业市场建设。对功能配套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优先纳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支持。四是扶持出口型企业。对出口数量增幅大,开拓国际市场多的骨干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予以摊位费、参展费的补贴;对于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出口企业给予品牌创建方面的补贴和奖励。(三)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振兴联席会议制度,由一名市领导牵头,市有关部门负责参加,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力度,加强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发挥纺织行业协会作用。将部分行政职能下放行业协会,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预警预测,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政策咨询、投融资、专业市场、商务中介、进出口等方面,构筑公共服务平台,满足纺织企业对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等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纺织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大力整合现有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培训人才。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简化办事程序。
联系我们
13770980298